蓮與荷的文化史(出書版)分節 46

市川桃子 / 著
 加書籤  滾屏 朗讀

鲤二三寸,莲八九枝。

【收藏愛澳小説網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居易《草堂新开池养鱼种荷有幽趣》对居易说,炉峰的莲是很重的存在。

何以净眼,砌莲。

居易《炉峰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》此居易离开了江州,但经常想起炉峰的莲。

药圃,夏忆莲塘。

居易《郡斋暇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之意》居易担任杭州史、苏州史,赴任洛阳。莲从远方的苏州寄往洛阳,种在自己宅邸的池中。从苏州寄莲之,诗期待着它开美丽的朵。

青石两片,莲三两枝。寄将东洛去,心与相随。

石倚风树,莲栽月池。遥知安置,预想发荣时。

居易《莲石》

回到洛阳之,诗还对地倾诉没有带回蕉和朱槿,而只带

吴中藕洛中栽,莫恋江南懒开。万里携归尔知否,蕉朱槿

居易《种莲》

久,如诗所期待的那样,莲开了美丽的朵。这可是从江南带回居易到非常得意。

藕新开,窗小舫信风回。谁片江南,逐殷勤万里

居易《莲池泛舟》

还得意地对从苏州的客说:怎么样,此此景酷似在吴松江吧。

雨滴篷声青雀舫,莲池。问苏州客,何似吴松江时。

居易《池小宴问程秀才》

莲结果实,又了六七年时间,居易家中的得竟然同江南样繁茂,作者也像在江南时那样乘着采莲船游。那么多年去了,从江南带莲回之事,仍然令难以忘怀。

玉冠鲜,绀叶摇风钿扇圆。本是吴州供藕,今为伊寄生莲。移到此三千里,结子经今六七年。独池中故旧,兼乘旧船。

居易《六年秋重题莲》

池中是盛开的莲和莲,可的少女乘舟采莲于其间。这是江南的风景,江南采莲的再现。但这里没有江南那样恼的风,诗可以躺在恬静地观望。

小莲船,半采莲半莲。似江南恶风,芙蓉池在卧

居易《看采莲》

由于喜欢这样的景居易肯定经常从自己的间眺望池塘。有时看见小孩采莲子,作者也只是笑置之。

小娃撑小艇,莲回。解藏踪迹,浮萍开。

居易《池二绝之二》

看到如此繁茂的莲,居易慨。莲与起盛开在池中,但莲绝对莲混杂在起,这也是慨之。初至乡异地时莲衰弱发,芳绽放,这是的又慨。,随着枯叶化作土、老成泥,莲完全适应了新的生环境,竟像是忘却了自自江南,这又成为了诗慨。

芙蓉,本生吴江。者杂,类自区分。

谁移尔至此,姑苏使君。初苦憔悴,久乃芳氛氲。

月月叶换叶,年年。陈与故叶,销化成泥尘。

化者已远,复新。为池中,永别江南

居易《

如此,居易与莲之间的关系,读者就像读样,可以了解得很详。让们再次回顾居易是因何、怎样与莲结缘的。

居易是在东林寺,初次为莲的清净所

世界,清净何所似。似彼,在

居易《赠别宣

莲比喻和尚清净的诗仅此首,当时可能因为想结缘佛,所以喜欢莲。但读了的许多诗歌,们发现居易的诗中,莲与佛的关联较小。回到洛阳之,诗产生了对江南的怀旧之,对万里之遥携带回的稀罕之,倍得意。这已经从述的诗句中得以表现。在述诗句中,居易对莲并没有特别强调的联系,而只是单纯地表现莲的喜。此外,诗在形容莲时,多的表现手法,用比喻,而只用“栽、种、生、发、开、摇、光彩”之类的词语作单纯表现。

有着纯朴的,诗中平淡地记述了的本面貌,这是居易对莲的表现方法。

(四)李贺的风格象征表现

李贺的例句数量虽少,但表现居易完全同的倾向,因此在此个简单的介绍。

如[表二十八]所示,图表显得非常简单,没有“藕”、“菡萏”之语。几乎彩词,也用“荷华”、“莲华”之类带“*华”的词语,亦用“蕖”这个词。李贺诗中用的绝多数是“芙蓉”语,从分类看,多属于“比喻”、“风景”类。

[表二十八]

虽说是多属于“比喻”和“风景”类,但李贺诗歌中“比喻”和“风景”的区别很模糊,“芙蓉”多用于拟化表现。例如面的作品。

[表二十九] [表三十]

黄头郎,捞拢去归。南浦芙蓉影,愁独自垂。

李贺《黄头郎》

大家正在讀